茶中日月长,在杭州看“亚洲茶文化展”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中日月长,在杭州看“亚洲茶文化展”

8月9日“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在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开展,展览以时间为轴,将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茶文化穿插交织,呈现出不同时期中国与亚洲各地的饮茶文化特色,两者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中国唐宋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展,是中华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期。上至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下至平民百姓,田闾之间,嗜好尤切。陆羽的一部《茶经》正式将饮茶作为一门艺术推向历史舞台,突破了解渴、保健的生理功能,使其升华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不论宫廷还是民间,均饮茶成风,却也拥有属于各自的秩序和仪式。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宫廷茶具资料图唐代茶具发展繁荣,由于社会地位不同,使用茶具、饮茶方式也有所不同。宫廷讲究豪华气派,喜欢使用金银器。宫廷讲究豪华气派,喜欢使用金银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曾出土一套唐僖宗时代的皇家宫廷茶具,有茶笼、风炉、茶罗、茶碾、茶盒等,这套茶具为银质鎏金。  


镇江博物馆藏此次展览上展出的一件唐代银茶托,出土于镇江丁卯桥,唐代镇江地区(唐时属浙西道润州)是金银器制作中心,产品多供奉皇室。而丁卯桥附近出土的共950余件金银器,造型别致,纹样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代表了当时南方金银器制作工艺的较高水平,与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金银器一起被称为“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


唐巩县窑黄釉绞胎碗

晚唐邢窑白釉出筋花口带托盏“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具(或茶器)与茶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茶具的发展,伴随着历代饮茶方式的变迁,历史上的一些茶具因实用功能的退化而逐渐消失,一些茶具会随着功能的转化而继续活跃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可以说,茶具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时代茶文化最好的注脚。宋人的饮茶方式除了承袭唐代的煎茶法外,其独特的点茶法是宋代茶文化的标志符号。所谓点茶,便是将碾细的茶末放置于茶碗中,用汤瓶注入沸水,再用茶匙或者茶筅在碗中加以调和从而形成“茶汤”。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宋代盛行“斗茶”之风,从帝王到文士,从禅僧到民间,在社会各个阶层盛极一时。为了评选出最优质的茶叶,斗茶在民间普及,并拥有一套完整的评判标准。通常一看茶汤色泽及均匀程度,二看击拂而出的汤花是否附在盏壁上,汤花保持得越久则越好。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竹纹盏因此,宋代的茶碗呈现出大口、深腹、小足、施黑釉的特征,汤瓶大多鼓腹细颈,单柄长流,壶流一改唐代的短直,越发弯曲细长,便于点茶。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中华饮茶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通道传播到亚洲各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地区,他们深受中华茶文化影响,饮茶程序完整,注重礼节仪式,讲究环境的协调、器具的配套,饮茶时强调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升华。龟文堂是日本铁壶史上著名的堂号,由波多野正平创立。龟文堂坚持蜡铸法制作工艺,一个蜡模只能创作一把铁壶,在当时极受茶人推崇。蜡铸法又称脱蜡铸造法,即先用蜡雕刻成需要制作的形状,经过附砂、烤模后,将蜡融出,从而形成砂模,浇铸后将砂模打碎,取出成品。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在茶具使用方面,朝鲜半岛与中国相似,如《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的“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等典型的宋代点茶茶具,以及明清泡茶法所需的茶壶、茶杯等。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半岛的高丽青瓷,徐兢曾称之为“翡色”“高丽秘色”,早期受中国越窑、耀州窑等多个窑口的影响,后不断融合创新,加入镶嵌等工艺,逐渐向高丽风格发展完善,成为朝鲜半岛的代表性瓷器产品。随着饮茶习俗的发展和完善,它们主要以茶马贸易的方式,沿着茶马古道和陆地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及中亚各游牧民族地区。当地人们对于茶叶的痴狂丝毫不减农耕民族,因游牧民族以牛羊肉等油腻、不易消化之物为食,而茶恰好可以补充维生素、帮助消化,故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茶成了像粮食和食盐一样的生活必需品。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咸奶茶是游牧民族将茶与奶结合的代表。不同于加满珍珠、椰果等配料的台式奶茶,也不同于加入各种香料的印度拉茶,传统的咸奶茶以砖茶为原料,再混入鲜奶和盐巴,现代一些地方还会额外加入风干牛肉,炒米等配料,层次更加丰富。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随着饮茶习俗的传播和制茶技艺的发展,饮茶程序越来越简化,模式愈发多样。中国明清时期打破了原有的饮茶风格,追求自在随心,许多习俗沿用至今,奠定了今日中国茶叶类别体系的基础。南亚、东南亚以及西亚各地区也吸收了此类饮茶文化,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饮茶模式。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明太祖朱元璋下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唐宋时的“斗茶”之风一扫而去,喝茶时仅需将散茶置于茶壶或盖碗中,沸水冲泡即可,由此开启了中国清饮喝茶的新风尚。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开辟了通往东南亚各国的海上交通。后来,大批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商人和农民到东南亚各地经商和谋生,同时也将中国的饮茶习俗带到东南亚各国,充当了茶文化的传播使者。饮茶习俗在东南亚各地生根发芽,融入当地社会,并衍生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文化。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岜岜娘惹是指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所生的后代,大部分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音译为岜岜娘惹,即土生华人,主要分布在当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男性称为Baba,女性称为Nyonya。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又融合很多马来地区及西方的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娘惹文化,如娘惹饮食、娘惹瓷等。岜岜娘惹使用的茶具多以中国传统龙凤纹样为装饰,象征吉祥如意。色彩上除红色外大面积使用金彩装饰,茶杯形制上采用带把的设计,处处体现着文化的交融。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在中西亚地区各民族汇聚,普遍以茶会友,以茶为礼,茶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伊斯兰教国家,普遍禁酒,而茶很好地弥补了这部分的缺失。当地的茶具也很特别,有“子母壶”“茶炊”“郁金香杯”等等。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南亚地区的饮茶文化带有明显的英国色彩,习惯饮用调饮红茶。这里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区和出口区,拥有世界上重要的茶叶拍卖中心,在当今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2日。

来源:(本文根据中国茶叶博物馆资料、澎湃新闻过往报道整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